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新闻 > 正文

清明烧纸钱,已故的亲人能收到吗?今天就来科普一下

2024-04-29

01 | 为何要烧纸?

马上就要到清明了,关于“闰二月”要不要上坟,槐序姑娘已经做过科普。

闰二月不上坟?那是你没听过:闰月清明去祭祖,子孙后辈都有福

今天我们再来“攻坚”一个新的课题:清明上坟烧纸钱,已故的亲人们能收到吗?

首先这件事得从源头上说。

以“烧纸钱”祭奠先人表达孝行的习俗,始源于魏晋时代,《杜诗辩证》中有载:齐东昏侯好鬼神之事,剪纸为纸,以代束帛,至唐盛行其事。

另外,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奇谈里,也常能见到这样的描述。

那时候“纸钱”的形状多为圆形方孔,状如古铜钱,但因货币不完全统一,也有其他类钱形状的。

实际上这种“纸钱”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,用于墓葬抛洒引路,或悬挂召灵,所以不烧。

也就是说,“纸钱”祭奠是我们正儿八经的民俗,所以搞不懂不-要-脸的某国人,连这个都要跟我们争抢,不行就请他们下去跟秦始皇好好谈谈吧!据说下去是可以免签的……

另外值得一说的是,“陪葬”和“烧纸钱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仪式,魏晋之前之所以“纸钱”不烧,是因为统统作为陪葬仪式。

而到了魏晋,古人们觉得纸钱烧起来烟雾缭绕,更有氛围,于是便开始流行,到唐代已经开始盛行了。

比如白居易有诗《寒食野望吟》:

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。

风吹旷野纸钱飞,古墓垒垒春草绿。

棠梨花映白杨树,尽是死生别离处。

冥冥重泉哭不闻,萧萧暮雨人归去。

李贺在《神弦》中也写过:海神山鬼来座中,纸钱窸窣鸣旋风。

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可以佐证,古代有寒食节,为清明的前一两天,而寒食节是要“禁火”的,尤其在秦朝,“禁火”时间多达月余,是很严厉的制度,秦灭以后“禁火”时间逐渐缩短,到唐时仅“禁火”两三天。

而寒食节和清明节又挨着,所以清明烧纸就开始普及了,杜甫在《清明二首》中有诗:朝来新火起新烟,湖色春光净客船。

烧纸钱的起源和经过我们知道了,现在探讨另一个问题:阴间是什么时候有的?

因为如果没有阴间,那“烧纸钱”便是上坟烧报纸——糊弄鬼呢!

02 | 人有轮回吗?

从文化演变来看,先秦时代我们的传说多为神话,推崇诸天神、三皇五帝,及汉水女神、湘水女神等。

这在屈原的《楚辞》和曹植的《洛神赋》中可见。

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,几乎是没有黄泉、地府这一说的,人们死后渴望飞升,而不是入地,所以鹤、七彩祥云便成了直达天堂的交通工具。

到了秦汉时期,耕地面积个耕种人数多了,地府一说便开始涌现,为什么呢?

因为那个时候土地并不归农民所有,人死后不是说找个山清水秀的地儿埋了就可以的,你要缴税买“地券”。就像电视剧里演的,一些小女子动不动就“卖身葬父”,包括朱元璋也是无钱安葬自己的亲人才反元的。

于是乎,那些大老爷们为了忽悠百姓,就创造了“地府”这一说,并逐渐得到完善。因为花了钱,百姓有了“地券”,到下面被认可才能以转世投胎,这生意听起来不错吧!

但百姓有百姓的智慧,既然下面也认钱,也有交易往来,那我们给亲人烧点不就行了……
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:穷。

从秦朝开始,陪葬的习俗就开始盛行了,一直持续到清末,但从发展轨迹来看,秦朝时陪葬还有青铜器,到了明清时期,哪怕是王侯公卿,陪葬品也顶多是些珠宝首饰,而民间基本就是几个瓦罐。

对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百姓而言,活人能有饭吃就不错了,更别说用贵重物品陪葬亲人了,于是“烧纸钱”就成了寄托哀思最好的方式,经济又实惠。

综上所述,阴曹地府基本可以确定是阶级产物,鬼怪之谈基本也都是稽谈,没有一点依据。

即便我们相信人确有往生轮回,可谁不希望自己的亲人在天上呢!

到了近现代,纸钱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,市场流通的“冥币”最大免职可达十几个零,甚至还有人给亲故烧别墅,连房产证都带着。

而这种与时俱进恰恰说明,“烧纸钱”受时代文化影响,地下的人一定是收不到的,不然地府早就通货膨胀了!

03 | 要不要烧纸?

很早开始,网络上关于“禁止烧纸”一事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,有人认为“烧纸”是陋习,污染环境,应予以革除;

也有人认为,这是上千年传下来的风俗,凭什么说禁就禁了?

作为一个无神论者,我支持后者,习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,而且清明祭祖是行孝之道,一刀切似乎有点不近人情。

说污染环境,现代化工业哪一个项目不是污染环境的,为什么不能革除?

虽然我们都很确定,上坟烧纸地下的亲人一定收不到,尤其现在的纸钱都是印刷出来的,数目惊人,但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,我们能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。

我们死后,也希望能有人记得自己。

端午节我们纪念屈原,屈原未必可知,但我们依然会用许多文化方式表达对他崇高精神的敬意,这对后辈有着深刻的教化意义。

七夕节牛郎织女银河相会,地界的情侣们会在这一天充满仪式感,希望得到祝福,能天长地久一世白头。

牛郎织女有未其人,其实已经不重要了,这是一种美好的寓意。

同理,即便地下的亲故无法收到纸钱,但我们烧给他们,告诉他们我们很想念他们,这样不是很好吗?

有些事情,不是科学能解释的,更不是科学能理解的。

- END -

阅读更多精彩图文:

四月,当有这样一首诗,陪你十里春风

四月你好,三月再见:苏东坡一首题画诗,写尽人间春景

作者:明月,舞文弄墨,且看江湖。

01 | 为何要烧纸?

马上就要到清明了,关于“闰二月”要不要上坟,槐序姑娘已经做过科普。

闰二月不上坟?那是你没听过:闰月清明去祭祖,子孙后辈都有福

今天我们再来“攻坚”一个新的课题:清明上坟烧纸钱,已故的亲人们能收到吗?

首先这件事得从源头上说。

以“烧纸钱”祭奠先人表达孝行的习俗,始源于魏晋时代,《杜诗辩证》中有载:齐东昏侯好鬼神之事,剪纸为纸,以代束帛,至唐盛行其事。

另外,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奇谈里,也常能见到这样的描述。

那时候“纸钱”的形状多为圆形方孔,状如古铜钱,但因货币不完全统一,也有其他类钱形状的。

实际上这种“纸钱”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了,用于墓葬抛洒引路,或悬挂召灵,所以不烧。

也就是说,“纸钱”祭奠是我们正儿八经的民俗,所以搞不懂不-要-脸的某国人,连这个都要跟我们争抢,不行就请他们下去跟秦始皇好好谈谈吧!据说下去是可以免签的……

另外值得一说的是,“陪葬”和“烧纸钱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仪式,魏晋之前之所以“纸钱”不烧,是因为统统作为陪葬仪式。

而到了魏晋,古人们觉得纸钱烧起来烟雾缭绕,更有氛围,于是便开始流行,到唐代已经开始盛行了。

比如白居易有诗《寒食野望吟》:

乌啼鹊噪昏乔木,清明寒食谁家哭。

风吹旷野纸钱飞,古墓垒垒春草绿。

棠梨花映白杨树,尽是死生别离处。

冥冥重泉哭不闻,萧萧暮雨人归去。

李贺在《神弦》中也写过:海神山鬼来座中,纸钱窸窣鸣旋风。

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可以佐证,古代有寒食节,为清明的前一两天,而寒食节是要“禁火”的,尤其在秦朝,“禁火”时间多达月余,是很严厉的制度,秦灭以后“禁火”时间逐渐缩短,到唐时仅“禁火”两三天。

而寒食节和清明节又挨着,所以清明烧纸就开始普及了,杜甫在《清明二首》中有诗:朝来新火起新烟,湖色春光净客船。

烧纸钱的起源和经过我们知道了,现在探讨另一个问题:阴间是什么时候有的?

因为如果没有阴间,那“烧纸钱”便是上坟烧报纸——糊弄鬼呢!

02 | 人有轮回吗?

从文化演变来看,先秦时代我们的传说多为神话,推崇诸天神、三皇五帝,及汉水女神、湘水女神等。

这在屈原的《楚辞》和曹植的《洛神赋》中可见。

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,几乎是没有黄泉、地府这一说的,人们死后渴望飞升,而不是入地,所以鹤、七彩祥云便成了直达天堂的交通工具。

到了秦汉时期,耕地面积个耕种人数多了,地府一说便开始涌现,为什么呢?

因为那个时候土地并不归农民所有,人死后不是说找个山清水秀的地儿埋了就可以的,你要缴税买“地券”。就像电视剧里演的,一些小女子动不动就“卖身葬父”,包括朱元璋也是无钱安葬自己的亲人才反元的。

于是乎,那些大老爷们为了忽悠百姓,就创造了“地府”这一说,并逐渐得到完善。因为花了钱,百姓有了“地券”,到下面被认可才能以转世投胎,这生意听起来不错吧!

但百姓有百姓的智慧,既然下面也认钱,也有交易往来,那我们给亲人烧点不就行了……
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:穷。

从秦朝开始,陪葬的习俗就开始盛行了,一直持续到清末,但从发展轨迹来看,秦朝时陪葬还有青铜器,到了明清时期,哪怕是王侯公卿,陪葬品也顶多是些珠宝首饰,而民间基本就是几个瓦罐。

对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百姓而言,活人能有饭吃就不错了,更别说用贵重物品陪葬亲人了,于是“烧纸钱”就成了寄托哀思最好的方式,经济又实惠。

综上所述,阴曹地府基本可以确定是阶级产物,鬼怪之谈基本也都是稽谈,没有一点依据。

即便我们相信人确有往生轮回,可谁不希望自己的亲人在天上呢!

到了近现代,纸钱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,市场流通的“冥币”最大免职可达十几个零,甚至还有人给亲故烧别墅,连房产证都带着。

而这种与时俱进恰恰说明,“烧纸钱”受时代文化影响,地下的人一定是收不到的,不然地府早就通货膨胀了!

03 | 要不要烧纸?

很早开始,网络上关于“禁止烧纸”一事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,有人认为“烧纸”是陋习,污染环境,应予以革除;

也有人认为,这是上千年传下来的风俗,凭什么说禁就禁了?

作为一个无神论者,我支持后者,习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,而且清明祭祖是行孝之道,一刀切似乎有点不近人情。

说污染环境,现代化工业哪一个项目不是污染环境的,为什么不能革除?

虽然我们都很确定,上坟烧纸地下的亲人一定收不到,尤其现在的纸钱都是印刷出来的,数目惊人,但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,我们能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。

我们死后,也希望能有人记得自己。

端午节我们纪念屈原,屈原未必可知,但我们依然会用许多文化方式表达对他崇高精神的敬意,这对后辈有着深刻的教化意义。

七夕节牛郎织女银河相会,地界的情侣们会在这一天充满仪式感,希望得到祝福,能天长地久一世白头。

牛郎织女有未其人,其实已经不重要了,这是一种美好的寓意。

同理,即便地下的亲故无法收到纸钱,但我们烧给他们,告诉他们我们很想念他们,这样不是很好吗?

有些事情,不是科学能解释的,更不是科学能理解的。

- END -

阅读更多精彩图文:

四月,当有这样一首诗,陪你十里春风四月你好,三月再见:苏东坡一首题画诗,写尽人间春景

作者:明月,舞文弄墨,且看江湖。

相关阅读

今日热点

小编推荐